黑客组织“黑镜”公开了俄罗斯国防企业 Rostec 的内部文件线上股票配资网站,披露印度洋海军舰载机部队的一个长期问题。该文件指向米格-29K/KUB 战机所用的“甲虫-ME”雷达系统,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,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。
这份题为《关于印度海军米格-29K/KUB战机“甲虫-ME”雷达可靠性和性能的报告》的材料,揭示了雷达系统在实际性能和合同规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。泄露信息显示,2016年至2018年间,印度海军的米格-29K 舰队中“甲虫-ME”雷达的可靠性持续偏低。
具体数字如下:2016年初,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)只有约97小时,平均缺陷间隔时间约20小时。回溯到2004年签署的采购合同时,要求的指标分别为150小时和120小时。到了2017年中期,MTBF 进一步恶化到约60小时,远低于合同要求。
展开剩余72%文件还显示,制造商通过模拟雷达模块的飞行数据,人为美化了可靠性统计,造成实际指标不足以真实反映雷达的可靠性。报告直言,所谓的统计数字不能代表“甲虫-ME”雷达的真实可靠性水平。
面对印度海军多次正式投诉,雷达的开发商——俄罗斯相位雷达研究所进行了设计调整和模块更换。升级后的三台雷达在有限测试中表现尚可,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整体的可靠性问题。
泄露的材料还指出,关于剩余的雷达升级费用由谁承担,至今未能解决。由此形成的僵局直接导致印度海军在2019年5月将“甲虫-ME”雷达从原制造商的认证清单中剔除。
作为印度海军“维克拉玛蒂亚”号航母的主力舰载机,米格-29K 的雷达系统频繁故障,直接影响作战能力。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仅约20小时,意味着每飞行大约20小时就需要维修,严重限制了航母编队的作战效能。
印度海军在相关报告中也指出,米格-29K/KUB 的故障频发、出勤率低,拒绝让它在新一代国产航母上继续服役。2023年4月,印度签署了购买22架法国“阵风M”战机的合同,这也被视为对俄制装备长期不满的体现。
这场持续多年的装备危机,暴露出印度在防务自主方面的结构性困境:过度依赖外部供应商,维护受制于人,在关键时刻会影响国防能力的发挥。无论是俄制的米格-29K 还是法制的“阵风M”,印度仍在通过外部采购来寻找解决方案,但核心技术的缺失,始终是制约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。
艾玛,你认为印度能否有效平衡好国防体系的自主建设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本文信息来源于俄罗斯 Rostec 集团内部文件、印度国防部公开报告及国际防务媒体分析线上股票配资网站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